炊烟的味道

日期:2016-03-08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余继聪点击:5418 字号: 手机:

扫描微阅读

余继聪

 “很喜欢炊烟的味道!”一位萍水相逢的朋友说。我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,因为她也说出了我的心里话。

 也难怪,一位年轻女子,由东南大海边的深圳千里迢迢到这西部边陲小县来,就为拍这虚虚假假的电影,且不说背井离乡,路途劳顿,思念亲人,只说这演出来的东西,总给人作秀的做作感,哪里有炊烟的味道实在?炊烟的味道,就是家的味道。

我知道准确地说,应该说“炊烟的气味”,但又觉得她这个错误的说法很好,很美丽。

炊烟对于我来说,不仅是有味道的,而且也是很美丽的。我爱曲曲弯弯从村落农家升起的炊烟,更爱炊烟的味道。

每次坐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,总是会经过很多村庄。我总是会睁大眼睛,很惬意地欣赏村庄。瓦房、村鸡、村狗、牛羊,一张张陌生而又熟悉的村人脸,我都爱看,都有种亲切感。正午前后或黄昏,如果我还没有进入城市,就还有幸看到一缕缕的炊烟,袅袅悠悠地从一个个农家小院升起来。我羡慕这些庄户人,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炊烟,就是守着幸福。

 离开一个城市,我总是很激动,因为我又可以靠近一缕缕温暖的、香喷喷的炊烟。接近一个城市,我总是有些失落,因为我就要见不到温暖喷香的炊烟,即将进入冷酷无味的城市冰箱了。我总是会不断地回头,目光总是不愿放开炊烟,就好象每次离家时,总不愿放开母亲温暖的手。

这主要跟我眷恋怀念一缕炊烟有关。十三岁以前,我也曾拥有过一缕炊烟。那是从滇中的一个小村庄里升起的炊烟。守住一缕香喷喷温暖暖的炊烟,当然也就守住了一个温暖幸福的家。

 这之后,我离开家乡,离开乡村,到城里读书,就离我所熟悉的炊烟越来越远了。

我爱吃腊肉。腊肉是庄户人家挂在家里晾出来的。晾得久了,日日经炊烟熏陶,自然有了炊烟的味道。在昆明读大学的时候,食堂的蔬菜上百种,但偌大的师大食堂,只是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位大妈经常摆着一小盆腊肉卖,我得早早去等候。吃着腊肉,我可以暂时忘记自己身在异乡,一个冷冷的大城市,我会想到炊烟,想到家乡的村庄和亲人。

工作后,又不得不久居城市,还是难见炊烟。到如今,我已吃了将近二十年的食堂饭。一个人孤零零生活在这冷冷的城市,总是很牵挂炊烟,想吃腊肉。最好的两位朋友,一位也象我,来自彝家山寨,爱吃腊肉;另一位也象我,爱骑车到城郊外的村庄里去看炊烟。是炊烟,使我在这冷冷的城市与这两位女人成了好朋友,使我心里有了一丝温暖的感觉。 

 身在城市,我常常会怀念小时侯扶着灶头,一边凑柴,一边煮腊肉的日子。腊肉香,炊烟也香。炊烟香,我知道这只是我心理上的感觉。那时家里有时烧辣椒秆、烤烟秆,烟常常熏得我眼睛生痛,鼻涕连连。

 多数时候,家里是烧我母亲上山砍的柴。冬季农闲,母亲也象其他村姑村妇,每早上上山砍两捆柴。能砍到柴的山离我们村有几公里,母亲和她的姐妹们总是在鸡叫头遍时就起床上山了。看着矮小的母亲每天早上背回那么两大捆柴,我总是会感到惊叹。背回柴后,母亲还得忙着做饭给我们吃。我们每天放学回家,刚近村口,看到自己家屋瓦上浮起的一缕炊烟,知道母亲已在做着饭,又冷又饿的我们,马上有了一种温暖踏实的感觉。

 每隔二三十天,我都得忙中偷闲回村庄去一趟,否则我就会无心做事。那是因为我离炊烟、离村庄、离家、离我母亲太久了。

我骑着自行车,急切赶回村庄,随着村庄和一缕缕炊烟越来越近,我的心情就越来越好。我一踏进家门,我母亲就会急急地去拾柴,生火,为我做饭。我心疼母亲,一再表示自己吃碗开水泡饭算了。母亲可不管这些,很快地,一缕温暖暖香喷喷的炊烟就会从我家的房顶上升起来。母亲知道我爱吃腊肉,蒜苗炒腊肉,她会急急到地里去拔蒜苗。

母亲把饭菜做给我吃着后,她就会忙着去为我铺床,她知道我教书辛苦,每天都得睡一下午觉。她知道我斯文,爱干净,总是会为我留着一套干净的被子。

我睡着午觉后,母亲就又开始生火,杀鸡,或煮腊肉,一缕炊烟就又从我家的烟囱里升上了乡村的天空。

也许,到各种清洁高效能源走入了千家万户的今天,已很少有人对炊烟有什么感情,但我对炊烟仍然放不下,仍然万分牵挂。没有炊烟,我总有种漂泊无依的感觉。人在老家袅袅的炊烟里,做个黄粱梦也美得多。

名称:电话:
共0条评论

已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