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婺部的建立和发展

日期:2016-04-06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宋允恭点击:4318 字号: 手机:

扫描微阅读

罗婺部是武定历史上首个建署名称。《景泰云南图经志》卷二说:“彝语以县为部”。“部”是爨区的政治区划名称,也是大理国时期的区划名称。以前武定的历史沿革均为其他属地,没有建置。

罗婺部从开始活动到演变为罗婺万户府已有355年的时间,其史实是武定历史的基础,要了解武定历史,首先必须了解罗婺部的历史。由于编纂清康熙《武定府志》时说:明正德《武定府志》“仅剩十余纸,鲁鱼不可读”。所以记载罗婺部的史料不多,其他相关史书多只记载部名,少有史实。对了解罗婺部的历史有一定的困难。我多年来查阅史料对罗婺部遗址进行几次调查,也只了解一个大概,特向各位学者求教。

罗婺部的建立

南诏后期东部爨区出现了乌蛮三十七部武定为罗婺部。

成书万历年间的《南诏野史》说,罗婺部俱在武定府和曲州,州裁今属武定州。又同时成书的《滇史》说,罗婺部僰、?(?号表示空1字:左边为“亻”,右边为“鹿”)诸蛮种,今和曲州属武定。罗婺部原名罗羽部《元混一方舆胜》说“武定路蛮名罗羽部,归附后成立武定路总管府”。大理国后期改为罗婺部《元史地理志》说,“其裔法瓦浸盛,以远祖罗婺为部名。”罗婺部具体建立时间不见史载,但三十七部首次活动时间,据《滇史》载:“唐召宗天夏二年(902年)郑买嗣篡夺,唯东方三十七部心不服,谋起兵问罪。买嗣俱,执杨登珠之以谢众口。”郑买嗣是南诏末代清平官位高权重,三十七部敢于反对,说明此前三十七部就有一定的势力。后晋天福二年(937年)三十七部的兵力协助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的兵力,对杨干贞大义宁国进行讨伐,打败了杨干贞,建立了大理国。反对大理国驻善阐(昆明)高氏,从高方为岳候,高智升为国相,地位上升子孙世袭,控制三十七部,对土地和奴隶享有控制权,爆发了三十七部几次反对高氏的斗争,高明清战死。罗羽(婺)部除参加三十七部共同活动外,在大理国前期150多年中,不见汉彝文史料,记载世系和史实,看来只是一个默默无闻,管理本土的一个小部。

罗婺部的崛起

大理国后期,罗婺部中的贵族势力发展了,啊勵(武定府志作啊而)把当地的“乌蛮各氏族家支联合起来併吞诸蛮聚落三十余处,分兄弟子侄治之。”据《滇史》载,宋淳熙八年(1181年),大理国嘉会元年,大理国王段智兴举阿而为罗婺部长。到啊而子法瓦(矣袜)时已是厷关三十七部,正式以远祖罗婺为部名,兼併了邻部,扩大了罗婺部范围。《万历野获编》说:其裔法瓦浸盛,併有邻部。併有邻部指洪农碌卷部(元置易龙县)、法块部(元置石旧县)、华竹部(元谋县)。有的资料说还有富民县、罗次县、禄丰县、甚至半个云南,据《元史地理志》载,富民县属中庆路、罗次、禄丰属中庆路安宁州,半个云南有夸大。

元宪宗四年(1254年)罗婺部首先归附,七年升格为罗婺万户府,至元八年(1271年)将有宗亲,姻亲关系的于失(贵州普安)仁德(寻甸)二部併入本部为北路土官总管府。至元十一年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更改万户,十九个万户府中有15个改名,更定名字,将罗婺万户府改为武定路军民府。至元二十六年武定路下设和曲州、禄劝州、和曲州领南甸、元谋县,禄劝州领易龙、石旧二县。罗婺部升为府后,新置南甸县管理原罗婺部事务。

明洪武15年(1382年)明军进入云南驻扎昆明金马山,武定女土官商胜派人送粮千石到金马山接济大军,缴邱归附,亲自赴京朝觐。弘治三年皇帝赐姓凤,罗婺土官又叫凤氏土官,隆庆元年(1567年)改土设流,朝廷派江西人刘宗寅到武定任知府。

从宋淳熙八年到明隆庆元年改土设流的386年中罗婺土官在大理国时期有四人任罗婺部长,元代有五人任武定军民府土官总管,其中一人又任罗婺万户侯,一人又任北路土官总管。明代有12人任武定军民府知府,共21人任土职。其中有五人是妇女任知府,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是少有的。

   (作者单位:武定县扶贫办)

名称:电话:
共0条评论

已关闭